本內容由環境資訊中心提供
島嶼、周邊海洋及沿岸,構築出獨特、多元而脆弱的生態系,一向是生物多樣性公約關注的議題。今年,生物多樣性日主題,就訂為「島嶼生物多樣性(Island Biodiversity)」。台灣也屬島嶼生態系的一員,守護珍貴而脆弱的生物多樣性,是島嶼子民重要的一課。
今年生物多樣性日(5/22),民間、政府部門都以不同形態方式,提供民眾認識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性,學者也提供隨手保育的建議。
邵廣昭:節制行為保存自然資源
「台灣是個島嶼、海洋國家,十分有特色,物種豐富,高達57,000多種。」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研究員邵廣昭曾於高普考出這道考題,在30人中,只有2人回答得出這個問題,讓他十分失望。
對於分類學者少,很多物種還來不及發現、發表之前,就快速消失,他感到憂心。棲地破壞、外來種入侵、汙染、遊憩壓力、過度利用與捕撈,讓台灣這座島嶼生態系面臨重大威脅;所有證據都指出,人為破壞速度遠超過氣候變遷。
邵廣昭說:「明明去年信誓旦旦說不再辦第一鮪,今年還是辦。潮間帶生物多樣性每15年就消失一半。」顯示教育宣導必須迎頭趕上。
而他認為「民間團體在這十幾年來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使得經濟發展看似受挫,但對於未來世代卻是好的。」永續是把資源財產留給下一代,誠如印度聖雄甘地的觀念,空氣、水源這些自然資源,是跟下一代借來的,要原封不動還給下一代。每個人都該節制自己的行為,並能反省對待自然資源與生物的態度...(特約記者廖靜蕙/台北訊)
(閱讀完整圖文報導)
【加入環境資訊中心粉絲頁,掌握環境新知!】
【臉團】:臉書熱門粉絲團最新動態大集合【蘋論陣線】:最新評論及獨立媒體每日總覽
有話要說 投稿「即時論壇」
onlineopinions@appledaily.com.tw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