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苑藝術負責人張學孔(中)是台灣當代藝術重要推手,今年入選文化部2013 MIT新人特區的張永達(左)和張騰遠,都曾與他多次合作。 楊明怡/攝影 |
|
【台北訊】2007年,新苑藝術和也趣藝廊、朝代藝術、德鴻畫廊共同成立「台灣當代藝術連線」,2009年舉辦第一屆台北國際當代藝術博覽會(YOUNG ART TAIPEI),開啟台灣飯店博覽會風潮,也成為當代藝術的重要舞台。
新苑藝術負責人張學孔曾任中華民國畫廊協會理事長,培育新銳藝術家不遺餘力,今年入選文化部「2013 Made In Taiwan─新人推薦特區」的張永達和張騰遠,都曾與他多次合作。
本報特別專訪張學孔,請他談台灣當代藝術的發展、與年輕創作家的合作經驗和當代藝術收藏市場,以下為訪談摘要:
當代藝術 漸受業界重視
問:這幾年當代藝術發展蓬勃,您覺得有哪些原因?
答:10年前ART TAIPEI(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幾乎沒有畫廊展年輕藝術家作品,這幾年畫廊經營當代藝術的比重增加,我認為跟下列因素有關:文化部推動、國立台灣美術館承辦的「青年藝術家作品購藏計畫」、每年在ART TAIPEI展出的MIT新人特區和YOUNG ART TAIPEI,台北市立美術館舉辦的台北美術獎和高雄市立美術館承辦的高雄獎,也漸受業界重視。
辨識度高 邀張騰遠合作
問:談談和張騰遠的合作過程。
答:我先看到張騰遠的作品,覺得有趣,再去找這個人,邀請他到新苑辦個展。張騰遠在新苑辦過《望穿術─凝結之後的事情》(2012)和《地球考古學》(2013)2次個展,新苑也帶他的作品到國內外多個藝博會展出,他的作品辨識度很高,這對年輕創作家來說是好現象。
交?計畫 聲音藝術講座
問:與張騰遠的平面和影像作品相較,張永達以市場較少見的聲音做創作媒材,從畫廊經營者的角度來看,推廣上會不會比較困難?
答:所謂推廣,就是讓市場接受。對市場而言,張永達的作品不算討喜,它比較嚴肅。一般來說,市場喜歡淺顯易懂的作品,嚴肅的作品因為了解的人少,推起來的確比較困難。雖說如此,現在還是有畫廊願意嘗試推一些嚴肅的作品,因為這些作品通常有更深層的創作理念,值得介紹給觀眾和收藏家。
推廣張永達的作品需要更多互動,新苑特別在排檔期的時候,把張永達的個展《Seen/Unseen-hyper.data》提前到6月的畫廊周展出,並在同期舉辦6場論述聲音藝術的「交? 計畫」講座,希望引起更多關注,也讓更多人了解聲音藝術。
台灣市場 藝術收集者多
問:目前當代藝術的收藏狀況如何?
答:收藏家分藝術喜愛者(art-lover)和藝術收集者(art-collector),通常藝術喜愛者比較會下功夫涉獵創作者和作品,而懷有短期或長期投資目的藝術收集者,常以直覺決定是否接受藝術品,並在「下手」前評估市場對該作品的接受度。台灣收藏市場現階段以藝術收集者居多,而理解當代藝術需要更多知識,這也是目前新媒體藝術收藏群占收藏市場少數的原因之一。
張學孔認為,台灣收藏家還需要「蠻長的時間」建立對藝術的理解,他說「懂藝術的人沒有錢收藏,會收藏的人不懂藝術」是台灣當代藝術市場的普遍現象,這也給畫廊一個努力方向:藉由教育讓有實力的藏家收藏到更好的作品,也藉由推廣活動,培養更多喜歡藝術的潛力收藏家。
(楊明怡)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 Five Filters recommends: 'You Say What You Like, Because They Like What You Say' - http://www.medialens.org/index.php/alerts/alert-archive/alerts-2013/731-you-say-what-you-like-because-they-like-what-you-say.html
留言列表